-
上海童话节:线上举行,和成彩票开户直营网:无处不“云”
今年,受疫情影响,举办8年来,上海童话节首次搬到“云上”开幕,以“悦读心连心”为主题,通过跨越地域限制的线上活动形式,把160余场阅读活动和祝福传递给孩子们。活动期间,150余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,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。
-
“多彩中国梦”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项目启动
为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,推出更多反映现实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力作,“多彩中国梦”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项目13日在京启动,并发布该项目首部作品、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儿童文学《驭蜂少年》。
ZUO JIA YIN XIANG
01 叶永烈:点亮青少年想象力的人
在改革开放之初叠加了“科学的春天”与“文学大潮”的激情年代,叶永烈的作品随处可见……所以与不了解科幻的人聊起来,大家对别的作家一无所知,但有两个名字却无人不晓:外国的凡尔纳、中国的叶永烈。假如将青少年比喻成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泳者,那么叶永烈则无愧于一座照亮前程的引路灯塔。
02 叶露盈:花木兰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女性
2018年,央视《国家宝藏》节目上,90后插画家叶露盈的巨幅绘本《洛神赋》惊艳万分。实际上,早在2016年,叶露盈就凭借全新演绎的《洛神赋》绘本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让所见者沉醉。本科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,叶露盈赴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,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。
03 周旭:绘本应该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
周旭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喜欢画画、摄影、集邮、围棋、钓鱼和旅行。50岁那年他又喜欢起了绘本创作,以撕纸粘贴的形式创作了《滚雪球》《大雪盖不住回家的路》《躺在草地上看云朵》等作品。
04 抹布大王:我们想尝试更多有抹布味的新风格
抹布大王,图画书创作组合。著有《嗷呜!嗷呜!》,获第七届“信谊图画书奖”图画书创作佳作奖;《小妖怪上幼儿园》,获2017年首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银奖。另有合作作品《九百九十九只小鸡挤呀挤》《如何让大象从秋千上下来》等。
《丝路家书》:一番清新传心花
章学锋采用“串糖葫芦”的方法,把这些历史遗迹运用自己朴实而准确的笔触描绘出来,发掘出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,
来源:光明日报 | 柏峰2020年10月19日
读赵丽宏致小读者的25封信:清澈的泉水与明亮的火光
洒向一代代赤脚幼童的是爱的清泉,是关怀与希望,也是留给未来的孩子们的永恒遗产。
来源:中国艺术报 | 徐鲁2020年10月15日
儿童诗要给小朋友带来快乐
我们写儿童诗,就是要提供一些新的儿童诗作品,让小朋友唱唱,朗读朗读,开开心,热闹热闹。
来源:文艺报 | 任溶溶2020年10月14日
《城南旧事》:儿童眼中的北京地图
对林海音来说,《城南旧事》中记叙的故事,是连接她的童年与北京这座城市的纽带,展现出极其深刻的文化乡愁……
来源:文艺报 | 王璇2020年10月14日
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书写的几个问题
突破路径依赖的现实主义书写,首先要有现实认知能力。
来源:文艺报 | 汤锐2020年10月14日
《野云船》:乌云与金边
在生与死的复调结构里再次出现,共同结构出小说的基本伦理命题:不知死,焉知生……
来源:文艺报 | 赵坤2020年10月14日
《生活中有一颗糖》:有趣、有益、有用
蒲华清的童诗是富有情趣的诗。只有情趣才能吸引儿童打开诗的大门,使诗美从诗人的内心走向儿童的内心……
来源:文艺报 | 吕进2020年10月14日
重视“童心”,不是儿童生活照单全收
儿童诗创作应重视和突出“童心”,但“童心”不是简单的“儿童化”。我们应提防那种未经提炼的素材化写作……
来源:文艺报 | 李燕2020年10月14日
简平:也说“童趣”
童趣不是评判童诗的惟一标尺,但是,没有童趣,绝对不是一首好的童诗……
来源:文艺报 | 简平2020年10月14日
儿童诗: 诗歌“共性”与“个性”表达
儿童诗作为每一个人类成员母语的“第一首诗歌”,对母语修辞形式的借鉴、杂糅、萃取,既是一种诗歌格式的特别,也是一种母语表达的深切
来源:文艺报 | 姚苏平2020年10月14日
自己的问题、少数人的问题、普遍性的问题
不只儿童文学“主要目标读者”都是儿童、而作者却“一般都是成人”,一切文学作品都有相似的属性,即:写文学作品的人(作家)和读文学作品的人(读者),极少是合二为一的
来源:文艺报 | 薛卫民2020年10月14日
一曲残酷悲壮又侠骨柔情的自然乐章——薛涛《砂粒与星尘》书评
既是为了守住家园,更重要的是守住心中对走失多年的儿子仍抱存的一线希望。
来源:中国作家网 | 赖雪梅2020年09月09日
《天空》:天性中的自由生活
那种儿童所特有的超拔的想象力,非凡的狂欢天性,精致的气韵流畅,浑然一体地融合于他的这些儿童诗里。
来源:扬子晚报 | 金波2020年09月09日
凌晨:怎样创作少儿科幻小说
创作者要贴近读者,以完全孩子的心态、语言和思维体系来讲故事,故事不一定就要反派和成人的参与。
来源:中国青年作家报 | 凌晨2020年09月09日
《每个人都是挖呀挖的孩子》:向“小”处的挖掘
我们在字里行间走过漫长四季,从春山如笑的时节步入万籁俱寂的冬日,在清晰如昨的乡间人事中体味着生命自成长到消逝的纯粹与复杂、甜蜜与悲伤。
来源:文学报 | 黄晨屿2020年09月08日
新中国儿童电影史的历史书写
谭旭东教授的新著《新中国70年儿童电影发展史》一书,在中国电影史专题书写的角度具有某种开拓性意义。该书从时代背景、文化语境、创作理念、拍摄方法、传播特点等角度出发,结合具体影片文本,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历史、发展、传承与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与分析。
《姜子牙》:一场宗教式的反叛与殉身
作为一部探索人物心灵成长的动画电影,《姜子牙》的艺术性远高于娱乐性,写实性远高于幻想性,它很难让观众轻易产生代入和共情,也很难进行一言以蔽之的概括与总结……
新书推荐 | 黑鹤 《我和小狼芬里尔》
“我”得到一只被牧人捕获的小狼,带回自己的营地交给牧羊犬妈妈,和一窝刚出生的小狗一起喂养。小狼渐渐长大,与“我”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然而,当牧羊犬妈妈逝去后,小狼开始疏远跟自己一同长大的小狗,独自进入草原……